一个叫张◇◇小学生,13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对着镜头说了一句现在的网站“很黄,很暴力”,于是这几天就成了新闻。开始我还不知道,后来发现有人在我博客上留言,好几个人留言说“很黄很暴力”,我的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有是一句流行语,我统统删掉,如果自己不会说话尽量不要说别人嘴里吐出来的东西。
后来一个同学给我发邮件,详细告诉我“很黄很暴力”的渊源,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曾经有人说我写博客很黄很暴力,比如常说脏话,而且不回避使用男女生殖器官名词,还有经常用一些含有性意向的词句;还有说我写东西不讲道理,用句成语就是强词夺理,骂人非常刻薄,充满了语言暴力。还好,张◇◇小朋友不是看了我的博客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看了我博客发出类似张◇◇感慨的都是好人,正人君子,听妈妈的话和党的话长大的好孩子,所以我也能理解。如果我的文字(包括图片)引起了您感官上的不适,那我在这里说声对不起,建议您以后不要再来,万一诱发您的违法犯罪,万一再成为CCTV-1焦点访谈的素材,多不好啊。但我这种写字的方式不会改变,我会一如既往,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清楚,不是您想让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如果您非要我说什么,我以前也表过态:请付费吧。
言归正传,说说张◇◇的事情。事情既然从CCTV引发的,那我们先从CCTV说起。这个新闻我没看,其实根本不用看,看了这么多年CCTV,还不知道他们的路数——就是编导或制片人希望听到一句他们想听的话,用诱供的方式逗出被采访者说出这句话。如果仔细分析,每句话都可能有代表性,但要看你怎么说,看你把什么当成重点。你看做电视的人都这样,采访一个人可能录像一个小时,但最后用的时候可能就几句话,选择这几句话很讲究的,被采访者必须说出编导和制片人的心声,比如张◇◇小朋友就做到了,然后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其实央视的记者完全可以上各大门户网站,把页面打开,对着电脑屏幕拍一些很黄很暴力的页面,但是他们为了更有震撼力,一定要把一个未成年人揪出来对着镜头说这句话,而且说得那么精辟、深刻。这五个字充分体出了中央电视台的伪善新闻价值观,同时也暴露了所有中国人都习以为常的传统——意识不到保护未成年人。
让一个未成年人站出来说一些与她关系不大的话,并且还要承载着某种道义上的东西,CCTV真鸡巴缺德。是的,如果让我或者宋祖德老师说这样的话,大家一定以为是在恶搞,让一个单纯且未成年的小姑娘说这样的话,就很有杀伤力,足以让人们反思互联网,这是央视编导和制片人的想法之一,想法之二是这样做可能获得更多的道德分数。
事实上,我没有看到反思,我看到了暴力,我没有看到央视获得什么道德分数,却看到了他们的无知和不负责任,虽然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但是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出发,也该慎之又慎,甚至我认为,CCTV把张◇◇的名字打出来都算侵犯她的隐私。土摩托为他第一次上电视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也是在13岁左右的时候上电视,他自豪的是参加了“智力竞赛”,20年后,张◇◇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回顾她第一次上CCTV的情景,是否会觉得是个噩梦呢,会有土摩托这样的自豪感吗?
网民们像是被捅到了G点,立刻兴奋了起来,当他们拿这件事去说事,去恶搞,也都忽略了一个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他们又能有什么意识呢)。可见,对未成年人保护在中国是长路漫漫。而众多网民狂欢式的恶搞,实际上在伤害着一个未成年人的心灵,她的图片遍地都是。他们图的是过瘾,比如很兴致勃勃地宣称这五个字是今年第一条流行语,妈了逼的,当然这个小朋友不是你女儿或你侄女。
中央电视台、众多网民、张◇◇的父母都忽视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我们的青少年的成长已经很不健康了,看看87.65%“独一代”心灵的扭曲(你会问这数据怎么这么准啊?我他妈能给你们“独一代”反驳我的借口吗?你不同意就把自己列入13.35%里面),再看看教育的毒害,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越多越弱智。对未成年人再不想点办法保护,大概就完蛋了。我想,类似张◇◇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人无意识下受到伤害的事情有很多,人们真的习以为常了,所以才有“CCTV很黄很暴力”的事情发生。
曾经有个朋友让我把她的一个亲戚(10岁左右的小孩)的博客链接加在我的博客上,被我拒绝,首先,我觉得让未成年人开博客本身就是家长该慎重考虑的事情,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其次,我绝对不能容忍在我的博客里为未成年人的博客做链接,因为我担心会有很多傻逼去伤害未成年人;再次,中国的互联网和中国电影一样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内容该分级。比如新浪网站,我一直是把它当成色情网站来看,就是把男盗女娼和仁义道德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那种门户网站。当然,其他网站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一个算一个。这就好比把妓院开在超市里面一样,谁都能看到。如果网络不分级,好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了分级制,至少可以加强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成年人,怎么都好说,而未成年人,怎么都不好说。
建议新闻联播关于很黄很暴力的内容通通过滤,只报道很和谐很强大就够了,至于人民有没有文明用语,难道我们果然全民处于监听下?
新浪,確實,很黃,很暴力!
我初二那年,十二岁时,就被组织去电影院看六×四纪录片,看那些被打死烧死的坦克兵发黑发焦的尸体!!!!
把妓院开在超市,很黄,很暴力!
不过,全世界都是这样干的。
很好,很强大。虽然最近风声比较紧,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为什么小孩在别人要她说谎时不会说“不”呢?这是否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惩罚呢?
其实很多人就像我们这代本来就没有什么被保护的概念存在,所以最终也就不会去考虑什么保护青少年这么回事情了
最近新出了几个与很黄很暴力有关的视频,是唐僧师徒版本的,里面没有女孩的图,也似乎与女孩无关,而直指CCTV,请您评价一下。
没啥,就是喜欢三表说话的畅快淋漓~!
还好,张◇◇小朋友不是看了ni的博客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的。
看看87.65%“独一代”心灵的扭曲(你会问这数据怎么这么准啊?我他妈能给你们“独一代”反驳我的借口吗?你不同意就把自己列入13.35%里面),
----------------------------------------------------
87.65+13.35=101 …………
多出来的这个1%是从哪儿来的?
我初二那年,十二岁时,就被组织去电影院看菊豆,真的很黄很暴力!
你的观点深得我的认同,我今年36了,现在的孩子,哎,保护好现在的孩子吧,我指的心理上的.
个人觉得,张小朋友日后的政治前途很远大也说不定的
网友恶搞的对象不是这名小学生。更深层次来看,是网民对假新闻泛滥而愤怒的一种宣泄
顺便说一句,日本人每年靠出口动漫和游戏能一年内净收入2300多亿美元,我们人民解放军一年的军费是多少?害人的不是工口,是人自身缺乏意志力!!照中央××的说法,小日本和美国青少年早就完蛋了的!!(到处是AV,虽然分了级可你看看RB动漫“SCHOOL DAYS”都是全年龄的就会明白了)可我看他们一个个吃好学好玩好,活的比咱们小时候强多了!!很黄很暴力?要知道现在能够看到一点很×× 的东西只有到电&(在这里就不说是什么了,网民都知道,免得被封)和境外网才能看到,而且你的COMPUTER AND ENGLISH TECHNOLOGY MUST BE GOOD!!よくわがなけどう,あのう少女わ何故こうの马鹿野郎??央视也太无耻了,让这样的“纯”(蠢??)少女去做这个秀?也许有人说我这么讲对张同学不公平,但我认为只要你是稍微有一点脑子和知识面的青少年,都不会去给央视当枪手,更不会说央视让你背的蠢话。至少我13岁时不会这么猪头!!张同学被人恶搞成这样对她也算是一件好事,起码让她了解了“祸从口出”和“被人当枪使”的教训。社会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你年纪小而对你手下留情!!
网民们想要反击CCTV可以理解。不过反击也要遵守道德准则。可以攻击CCTV假新闻。但是你不应该攻击CCTV员工的私生活和道德。事实上你不是他,暴民们解决的争议的方法。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从对方的母亲的生殖器官开始到对方祖宗的物种归属结束。事情本身已经并不重要了。反正已经在精神上战胜了对手。这算不算是阿Q精神的一种体现。暴民们至少应该明白一件事情。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学会尊重别人。
古有刘胡兰,
今有张殊凡.
本是胡紫薇,
何来程雨涵?
国心闻虎啸,
蚂蚁赵本山.
神州应无恙,
唏嘘心头寒.
小孩子是个替罪羊,CCTV才是元凶,愚民工具。
我很CCTV的,不要跟我很黄很暴力,行不?
第一:报纸看销售量,电台看收听率,电视台看收视率,网站看点击率,这些数字和利益挂钩。数字越大,就可以收取更高的广告费。为了数字大,就故意弄一些有歧义,引人入胜的图文。媒体、广告商和记者是三角关系。记者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媒体获得关注——广告商就会付费,媒体把获得的费用拿出一部分来奖励采访的记者。
第二;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关注,造成轰动效应。可以说这则新闻达到了这个目的。记者成功了,中央电视台成功了。网站之间也会用一些性暗示的图文获得点击率,可是中央电视台已经是龙头大哥了,需要放下身份同地方电视台竞争吗?
第三:广播电台为了创收,经常做一些医药广告,为了活跃气氛,会找人捧场打进热线电话,也即是托。一个女人得了阴道炎,打进电话说用了这个品牌的药很好,下一家厂家来做节目的时候,又说用了这个厂家的药品很好。电台会拿出一点钱给这个女人。那么作为被利用的对象,电视台是不是应该补助那个作为托的小学生。
第四:广告法规定不得用患者作为药品宣传人。小学生是受害人,中央电视台可以游离法律之外。
第五,标准。普通黄,很黄,普通暴力,很暴力。战争片都有暴力,那么革命战争片不适合学生看,很暴力啊。很黄和很暴力联系在一起,那么就是日本人发明的性虐待游戏,简称“SM”。一个小学生查找资料,会查找到这种网站上吗?
最后,中央电视台已经利用了作为托的小学生,事情已经发生,最好给与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补偿。
谁该道歉,黛安娜王妃车祸,明星受不了负面报道而自杀,大家心里有数。
对一部分人实施“部分信息封锁”就是对他们的保护吗?照这个逻辑,我们中国大部分网民岂不是都在被“保护”着?可我们觉得那是保护吗?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限制和剥夺。
对于孩子想必也一样,大人们自以为对他们封锁部分信息是为他们好,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大人们想像的那样单纯、脆弱。每一代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比他们的上一代多些见识和免疫,他们对这种所谓的保护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就像我们小时候也对家长和老师没收我们的课外书嗤之以鼻一样。
当然,对央视的这种暴力还是应该坚决抵制的,他们这种行为不属于保护不当,而是明目张胆的侵害。
不要忽略人民群众的智慧,同样,不要忽略广大网民的智慧。
广大网民都很无聊?你不是网民吗?
不要吃着麦当劳还骂着真是洋垃圾!
更何况这个事里,没有人和孩子过不去,只是因为背后的故事。
说吧说吧那些傻了吧唧的网民都吓起哄吧……你们都中套儿了!
这下总算是可以有凭有据的治你们了!
某党这招很高明啊!
---------------------------------
某党没有取缔XX的权利 没的治的 比如我想让你不打飞机 我怎么下命令都不能让你TMD不打
可以说恶搞犯法 难道要说想恶搞犯法么
我就一中学生,觉得网络并不黄啊,也不暴力,找个黄色网站 还要找半天!
这就是网络的极速性啊- -
我都不信一个13岁的人说出这个?
肯定老师引导的嘛...
不过...一个文章竟然有这么多的留言!很吃惊
有一个流传在网络的央视内部春节晚会上,一个顺口溜就是成人版的“很黄很暴力”的最好总结。引述如下: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
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
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
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
事情没有不瞩目的,会谈没有不坦诚的;
反对没有不强烈的,交涉没有不严正的;
完成没有不超额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
中日没有不友好的,中美没有不合作的;
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妇女没有不解放的;
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
扫黄没有不彻底的;行动没有不果断的;
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观点没有不赞同的;
气氛没有不友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
粮食没有不丰收的,抗洪没有不英勇的;
贪官总是极少数的,群众总是受蒙蔽的;
干涉没有不粗暴的,遗憾没有不深表的;
对抗总是没出路的,后果总是你来负的;
态度没有不坚决的,措施没有不得力的;
申奥没有不支持的,法律没有不公正的;
生命没有不宝贵的,抢救没有不及时的;
损失没有不惨重的,设计没有不合理的;
技术没有不先进的,论证没有不专家的;
运行没有不可靠的,系统没有不安全的;
调研没有不深入的,贯彻没有不彻底的;
特色没有不中国的,失误总是难免的。
理论没有不高屋建瓴的,政策没有不鼓舞人心的;
大赛没有一次不冲击的,关键比赛没有一场赢的;
运动总是成效显著的,问题总是历史造成的;
创造利润没有小的,带来利税没有少的,
农业没有不遭灾的,灾年没有不丰收的,
江河没有不治的,大水没有不发的,
团结总是紧密的,拥护总是一致的,
旗帜总是高举的,思想总是坚持的,
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成绩总是主要的,问题总是暂时的,
台独分子总是一小撮的,反华势力总是到处有的,
亡我之心总是不死的,美国人民没有不友好的,
前总统没有不是老朋友的。
成绩肯定是在领导的关心下取得的
社会主义总是在嘴边的,
初级阶段总是过不完的!
如果大家能够接受成人版的“很黄很暴力”,对此一笑了之,那就应该更接受儿童版。
总之,事情是偶然而又必然地发生了,
张同学说这句话是个偶然,很可能是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
但是她说这句话又是个必然,因为记者需要她的这句话。
错误往往是因为冲突,这一次的事件假如说有人要负责的话,
每一方都是责任人,都要为自己的做法负责,道歉。
你们要说什么?谁能评判谁?
什么是真、善、美?难道你们都不向往吗?
可以同情小女孩,CCTV,恶搞的网民,但不要再自以为是的评说了,闭嘴吧?管住你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就阿弥陀佛了,不要伤害无辜的人!
同意博主的看法,本人说写了自己的看法。如下:
首先,CCTV新闻是全国性的,镜头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是倍受关注的,特别对是社会上很敏感的事情,更是焦聚万分。在当“唯恐天下不乱”的网络世界里,任何一句可以有来消遣、提高个人或网站知名度的词句字,都在网络里高度疯狂传播。
第二,“很黄很暴力”这句话或大可小,一些“不黄不暴力”的“正直人士”(之所以加引号是表示一些的确是很正直的从不涉及(看一眼都不)类似的东西,另一些则是伪君子,口头上字面上正直得不得了而私底下却是肮脏不坑的勾当)视字“色变”,于是抵制的声音便来了。而另一些则当是消遣口令词,因为够押韵、够刺激、够引人注意。不管以任种目的为出发点,当讨论同一件事同一句话而汇聚的声音达到一数量时便会引去轰动效应。(懂哲学的应该懂得这个是最基本的规律:量变到质变)
第三,为什么“很黄很暴力”这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了?这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如上面所说的因CCTV新闻是焦点性的;二是也是如上所说的这个短句涉及到的是“色、暴”最为敏感的字眼(中国虽然开放了三十年了,但在道德方面还是很保守的);三也是如上所提到的短句够令人(成年人)消遣的(就如某部电影的“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样,够令无聊的人疯狂copy而津津乐道的);
四也就是我要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这句话是出自一个才13岁的小女孩口中。要是出自一个成年人口中或许不会那么轰动,最多在网络传播时只当作是成年人的一句笑话、消遣词而已,但出自一个才13岁的小女孩口中就显很得突出了。为什么一个小女孩会对网络作出那种极端的断定呢?她凭什么?她才13岁而已,就如那封不知是不是她父亲所写的信中提到的,她“凡仅仅是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网络上的事物远远超过她所能理解的(我自己快10年网龄了都不敢下如此结论,虽然现在网络上的确有这种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情况存在),所以也难怪一些人抓住了要害一样大搞一番。
那么剩下来就是讨论张殊凡为什么会说那句话了。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她真的真的有遇到那么类似的情况,但不是很严重,在语言表达上严重化了事情的本身;二是她本人经常上不良的网址(不论以何种目的)以至于经常弹出那种信息窗口,习惯了有经验了,那句话出口便是自然的事了(这里本人先排除这种情况,从她的资料来看应该不是那种学生,再说我还是相信中国的青少年学生还是纯真的,不会给扭曲这么厉害的,否则中国也就完蛋了);三就是这句话是授他人之意讲出来的。相信CCTV新闻的播出都有经过专门的审批,所访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在语言表达上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也就是所有的人物所表达的语言都会服务/突出节目所在表达的意义。那段新闻是设计为对当今天网络某此不良信息对青少的侵害这一事实的验证,所以当然找个青少年来表达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那么为了突出重点,于是就有了那句很“经典”的话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只有一和三是争论的重点,是无心之过而还是有意为之(授他人之意)呢?这里我就不再多讨论了,相信聪明的网友们应该会自己去思考。但我要讲的一点是,我应该相信张殊凡扮演的只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希望社会/网络舆论不要将矛头对住她,不要给她太多的压力了,毕竟她只是一个才13岁的小女孩。就如上面所说的,要是中国的青少年都真的是那样子的话,国将不国了,中国的希望就没了。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你越是遮遮掩掩,他越是觉得那玩意儿神秘,就越想一探究竟。
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很多东西都需要他们自己学会取舍。
就拿性教育来说,这本来就没什么好神秘的,但是中国就是把它当洪水猛兽,所以才导致这么多不必要的问题。
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10月21日写的。
根据姚文元的指示,《人民日报》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们《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 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很多地方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 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张铁生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张铁生的一封信,张的信写在辽宁省大学入学考试的物理化学试卷背后。 信中说:“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张铁生的语文是38分,数学得61分,物理化学得6分,都未交白卷。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毛远新得知这一情况后,将原信作了删改,指令《辽宁日报》发表,并在编者按中说:张铁生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1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其后,《红旗》杂志等也纷纷转载,发表评论,说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张春桥说这是“反攻倒算”,江青称赞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他敢反潮流”。张铁生被破格录取上学,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马前卒。
一个很正常的逻辑,一方面说明央视太呆板,一方面说明年轻人很叛逆,没了,就这么个P大点事
貌似性教育和性享受不是一回事。。。好像国家从来没禁止过性教育网站呢
上次我查cctv资料,忽然蹦出一个窗口,不黄不暴力,我赶紧把它关了。
[...] 阅读全文:是谁很黄,很暴力? Explore posts in the same categories: 其他 >>> Tags: society [...]
有什么 不好
2008流行语
一年时间 回顾一下
再来看这篇文章
想起了一些事情
据说美国未成年人开博客是需要家长同意和监都的
分级制度 在游戏方面 貌似 大众软件 2000年左右就开始提了
之前看过一本杂志 说 广电和信产部等 在争手机电视的权 因为利益问题 广电竟然宣布竞标的结果无效?!狗咬狗 一嘴毛
顶,现在中国就是那逼样,一语难尽……
很陈很冠希.
中国媒体3大特点:
1.抓住丑闻不放,能炒多大就炒多大。
2.某个体育项目只要有一点进步,能吹多好就吹多好(比如中国足球,篮球之类)
3.涉及政治的,谁也不敢乱说,能免责免。
首先不是保护未成年人,而是得先让中国的傻逼们的数量减少些,现在中国傻逼太多,趣味低下,偏偏自己还不自觉,而且越来越往低龄化发展
小孩子没想法
就是大人爱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