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春晚,人们盼的是赵本山能抖出几个比较响的包袱;后来的春晚,人们希望赵本山能演一段能看的小品;这两年春晚,人们只希望赵本山说出一句在未来一年内被国人经常拿出来使用的流行语。我们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低实在是一种进步,直到有一天我们对春晚无欲无求的时候,它也就该寿终正寝了。遗憾的是,赵本山今年没有说出一句流行语,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次次,弄出来一个"为什么呢",想当成流行语。你脑子不是有毛病吧?它能成为流行语吗?
人们对流行语越来越依赖,比如去年那句"太有才了",我走到哪儿都能听见有人说,什么文字里都能看到有人引用,泛滥到让人恶心的地步。有人说,这句话很经典。可是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六岁的时候就听到大人这么夸过我,这是一句东北地区流行的一句俗语,出现的频率跟"得瑟啥呀"相似,我打小就听得耳朵磨出茧子了。也就是落后地区的人没见过世面,听到后觉得新鲜,到处乱用。
第一个形容女人人面桃花的人是天才,之后这么形容的人都是劈柴,连蠢才都称不上。"太有才了"恰恰是被一群劈柴使用,才变成了流行语,也成了流星雨,拷贝者觉得自己划亮夜空,还以为星光灿烂呢。
人们对流行语的过于依赖,恰恰是失语的表现。不是有这样的一个文字游戏么,不管任何一句七言古诗的上一句,下一句都可以接"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你能把古诗背的纯熟,你不会想去这句百搭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恰恰是你不想真正说出下一句,用一个偷懒的游戏方式,才能想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流行语似乎正在人们的书写和语言交流中扮演着百搭的角色。而语言的规律是,一旦一个词或一句话使用频率高起来,它的魅力和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在我看来,文字游戏最好是独家的,拷贝别人的不会让自己增添光彩。而流行语本身的流行,一方面说明今天媒体有些过度发达,人们喜欢用短平快的方式表达看法,传播得很广;另一方面掌握话语权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你想想,不管说什么、判断什么,都来上一句"你太有才了",可以不动脑子,我们完全可以进入"十指发达,头脑简单"的"境界"。换句话讲,很多人因为网络拥有了话语的权力,却没有话语的能力。
我也不认为流行语能起到修辞作用,顶多起到遮羞作用。我的习惯是当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流行语字段,首先我会不善良地怀疑作者脑子有问题,其次我会有像读到病句之后不舒服的反应,在此我会觉得整篇文章很恶心,一句流行语坏一篇文章。
语言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它才会有魅力,我们都讨厌千人一面,但我们却对流行语乐此不疲,这里面好像包含着"酷",可我看到的却是"枯",这是大众语言表达枯燥、智慧枯竭的体现。你说了一句流行语,是不是就觉得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很酷很有个性?我看这就好比姑娘们头上的发型一样,要都弄成一个样子,你觉得谁是最有个性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有个性,平时穿衣服撞衫会让两个人不舒服,如果大家穿的都一样,就都舒服了。从个性化到泛个性化再到因为无法回避的撞衫造成的被迫认同感,这一系列心理变化的结果就是你屏蔽了真正的个性。流行语强迫症的结果亦如此,它屏蔽了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真正魅力。
每年造出几句词来,还是强迫流行吧,否则这个世界没什么可流行的了.
无论强迫还是被强迫,总需要流行些什么.
喜欢你 真的喜欢 看了你的文字感觉更多的是喜欢你这个人 虽然没看过你本人 也没看过你照片
看了你一些文章,您是一个很能说的人,文字间显露才华,"你太有才了!!"
也正因为"你太有才了"这句话,我想说点,想起见过的事,坐一巷口,三两个人,一杯茶,聊东聊西,有用吗?谁又认识是谁?BLOG不是巷口,或许是个大路口,过往无数.
您写的东西虽然很现实,很有道理,你的那篇关于"衣服"的文章,买什么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穿出来什么样子,与挚友的聚会,一个朋友开玩笑的说"你太有才了!!!" 难道您回回答一句"你真是个劈柴"?还是说"你真是一个蠢材?" 难道不会因为气氛和这"流星语"而一乐么?
说什么话,说什么流行语还是那么重要么?
要是人人跟你开玩笑就只说“你太有才了” 你是什么感觉
玩笑说上千万遍便成了真理
人人跟你说
那就不是开玩笑了
您身后还有一群人跟您屁股后面说"好!!(自个鼓掌)"
您身后还有一群人跟您屁股后面说:"好!(自个鼓掌)"!!
唉~您这记者还真的是"非常!极端!的有才!"
当流行语还是一种需求,说明我们的语言太单薄太匮乏。流行语的泛滥成为了流俗。除非像方文山那样的外家功夫了得,陈词滥调花架子就不要拿出来丢中国文字的脸!!!!
新一代的抄袭逼, 抄袭逼中的战斗逼, OH YEAH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f257010086vf.html
"我们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低实在是一种进步"精辟。让人有些受不了的是,当时晚会上的一主持人还学出个口音问了句:这是为什么泥?。。。。(倒下!!因为感觉模仿得有点嗲,想起了一个岁数不小还嗲得肉麻的明星来)
还特意盯了一下传说中的一件几十万的礼服(报纸上报道的),晚会需要多少件那么贵的离谱的衣服?还是一种攀比的暗涌。?ZZY的大粉蓬蓬裙不用看报道都能猜得到有多贵,主持人毕竟不是又演电影又做代言又明星绯闻。如果照这么穿下去,过几年的春晚的衣服价格很难想像。比如上头拴一圈金条。。。。(虽然国富民强,但还是别太夸张了吧。一件衣服够一大帮农民工赚上一年的了。)
第一个形容女人人面桃花的人是天才,之后这么形容的人都是劈柴,连蠢才都称不上
------------------这句话不也是流行语么,只不过改了两个词,你咋用得这么不客气呢?而且,如果说第一个用这个句式的人是天才,之后这么用得人是劈柴,那你是第几个用这个句式的人呢?你算是什么柴?废柴?
废柴是落后地区广东流行的词。
[...] » 流行语强迫症 干枯的河里偶尔出现一只小王八,大家都很兴奋 [...]
三表哥,喷下斯皮尔伯格吧。怀念您喷Paul MaCcartney的时候。
整篇看完,头皮直发紧,正月十五还没过,怎么又被骂了呢?我有说过“太有才了”的,“得瑟啥呀"因为感觉发音困难至今未用。
貌似新浪转这篇文章了
我靠
太他妈荣幸了
我就觉得ZZY的妆和DQ的裙子那钱花的太得瑟
有那一百来万,捐灾区多好!
除夕夜实在无聊,只好看春晚,偶估计得的是春晚强迫症
小峰 昨夜梦见你的地方 是原来那个版本 一眼看过去看到的首先是你的文字
你不会改变 我却还要做这样的梦
改版了
有点不习惯
王表,你这文章上新浪首页了......
看了你的blog很久 第一次留言
你的书也不错呐
和金玉米那次访谈也不错呐
三表不错呐
喜欢你文字带来的感觉 ,在新浪博客里常常看到"欣赏""学习"一类的评论.毫无意义,其实评论应该用心一点的.博客里的文章,说来说去,其实是写给自己看的,不管有没有读者,我们都应该是自己永远的粉丝.对于雷同的东西,让我想起了新年时收到的短信,开始收第一条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可是没几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转发成片了,都是雷同的,很无聊,很反胃。
若是不想发自内心地说些什么,不如不说,何必勉强?
嗯,第一段就跟我想的一样,“为什么呢”真太恶心了。但还有人能整出个理论来分析他,真服了,还是王大帅说的中肯,赞
最恶心的还是:“、、、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华丽转身”
流行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生造出来的。
今年的春晚和足球,看了第二天都不用吃饭。。。
话是有道理里的,但是不能要求大众都有如此觉悟吧.否则就是泛思考化了.不要忘了,还有9亿农民在支持春晚呢.
觉得说的不错
陈冠希老师一边看着三表的博客,一边感叹道:“现在要是没有网络该多好啊?!”
其实也没什么,咱们大家都愤青
老王所言极是,什么“太有才了”,什么“瞎忽悠”。。。。都是什么玩意嘛。翻来覆去我都听的不想当中国人了。。。大家都这水平????唉还好,听了老王这一嘀咕。。我心情平静多了。。。和老王亲切握手。
流行语的盛行和滥用正是国民对母语使用能力不断弱化的体现.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过了年,怎么突然觉得表哥的文章变得好看了
不同意此文意见。文中所鄙视的流行语,不过是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载体而已,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流行语语句本身如何一点也不重要。
就像曾经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那是相当地流行,但多年过去后,其势头自然见衰——这已算是生命力强的了,还有很多,也就流行三五周就完了。学说流行语说白了其实就是逗一乐子,大家就那么一学,对方嫣然,就够啦……哪像三表形容的那么严重。
羊羊羊><
爱谁谁吧!
[...] [8] 以前春晚,人们盼的是赵本山能抖出几个比较响的包袱;后来的春晚,人们希望赵本山能演一段能看的小品;这两年春晚,人们只希望赵本山说出一句在未来一年内被国人经常拿出来使用的流行语。我们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低实在是一种进步,直到有一天我们对春晚无欲无求的时候,它也就该寿终正寝了。遗憾的是,赵本山今年没有说出一句流行语,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次次,弄出来一个”为什么呢”,想当成流行语。人们对流行语越来越依赖,也就造就成现在流行语强迫症来。 [...]
[...] 王小峰作品 以前春晚,人们盼的是赵本山能抖出几个比较响的包袱;后来的春晚,人们希望赵本山能演一段能看的小品;这两年春晚,人们只希望赵本山说出一句在未来一年内被国人经常拿出来使用的流行语。我们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低实在是一种进步,直到有一天我们对春晚无欲无求的时候,它也就该寿终正寝了。遗憾的是,赵本山今年没有说出一句流行语,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次次,弄出来一个”为什么呢”,想当成流行语。你脑子不是有毛病吧?它能成为流行语吗? [...]
为什么呢,喂饲料呗,不喂饲料怎么育肥呀。这样回答可以么。
[...] 流行语强迫症 [...]
都是为了找乐嘛,笑一笑就过去啦,干嘛非要挑刺啊。
搞得那么严重-,。-
流行语的刻板使用是陈词滥调;
流行语的戏仿妙用是幽默好辞。
小峰的博客文章并非弃用流行语词,而是妙用呆词、死词和流行词,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阅读趣味和表达效果。
例子很多,比如小峰对于链接的博客的简介“基本上……”之类,比如“带三个表”之类。这当然在智慧上非常出色,但也是另一种语词使用上竭力创新的“强迫症”——在这里应该是个褒义词!
语言是在发展的,退步也是发展的一种吧。
基本上,复姓王小的文章我都看.惟独两篇文章,观点陈旧,沉思不当,一流行病.二,那篇艳照门.流行病就是个大众的解闷的..语言真正的魅力依旧更闪闪发光.这刻薄的不是地.艳照门就是一戏子的戏外表演.为什么就不能娱乐一下大众..记住娱乐精神哦.我还是同意一强人说的,娱乐圈里有的,陈冠希那里都齐了.
王二小峰..你老了.观点也随之老矣.
我个人觉得赵本山大力弘扬的二人转特低俗
这和强迫症有何关系?
今年赵本山的流行语就是“好,好”只是好!不能说什么了。不过,还是觉得博主,“太有才了!!”我太劈柴了!!
看春晚导演那么低三下四地等着zbs、后着zzy,你就知道这春晚有没有法看了。幸亏北京春节可以放鞭炮了。
我从来没完整看过春晚,第一次听到“你太有才了”这句话是在两周前的一趟火车上,似乎也没很大吸引力嘛。
个人对太流行的东西很免疫的,更享受自己的一套话语。
支持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