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闲的蛋疼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一带,1997年3月,经全国人大批准,成立直“狭”市。

今天一上牛博网,吓我一跳,牛博网推出了一个专题:重庆人民愤怒声讨张晓舟老师。

晓舟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弄他!弄他!》激怒了重庆人民,我看了之后也没觉得有什么啊,现在何止重庆啊,全中国不都这操性吗,我每次出差,看到一些街头上贴着的各种文字,都能读出一些暧昧和色情,我早就视而不见了。我想当地人民也早就视而不见了。整个中国正处在青春期,第一次来了月经和第一次遗精之后,就标志着长大成人了。人在这段期间不就是以性幻想为主旋律吗,你敢说你这时候既不遗精也不来月经,那你真是狗都不如,狗还来月经呢。但越是在青春期,就越要遮掩青春的痕迹,女生尽可能把胸肋得紧紧的,生怕人看出身体变化,男生音道发生变化或者长了胡子也会感到不自然。咱们现在也这样,欲望勃发的时候一定要掩饰这一切,为自己制造一种清纯的印象,但一不留神,就露出“长大成人”的马脚。

重庆我去过一次,1994年,好多年前了,那时候还没有张老师文中描述的那些城市风景,张老师这么一描述,我倒真想再去一次,说不定我看到的会比张老师看到的更多。上次我去看到的最多的是各种娱乐场所起的名字都是外国大城市的名字,比如“波士顿夜总会”“巴黎歌厅”,一般这么命名的人往往是第一次看到世界的好奇或者自己略显自卑或者没有任何想象力,走在重庆的大街上,我感觉是“80分钟环游地球”。现在的重庆什么样,我没概念,就知道它变成直辖市了。打算找时间去看看,在张晓舟走过的地方重游一番。

张晓舟老师我很早就认识,关于他的传奇听到的也不少,因为都喜欢听音乐,我一直看他的乐评,之前因为王磊的事情还跟他打过一次笔仗,但这不妨碍我欣赏他的文字。丫写东西挺好看的,包括这篇《弄他!弄他!》。我想重庆人民(其实没那么多人,就是网络给放大了,不就一屁大的事儿吗)这次着急,逼着张老师道歉,两个原因,要么张老师杵到了重庆人的痛处,要么重庆地处三峡附近,所以人们心胸比较狭隘。重庆媒体太自卑,太不冷静,一个张晓舟就把你们搞成这个样子,也太禁不起挑逗了,我怎么感觉前戏还没有,性高潮就来了呢。既不是李向阳来了,又不是抢鸡蛋,何必呢。

我虽然去过的城市不多,但是只要离开北京进入到一座城市,第一眼看到的城市表情可能不是那些高楼建筑车水马龙,而是那些建筑物上的带着文字的标牌,比如在沈阳,就有一个广告牌,一个美国自由女神高举一柱擎天的火炬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让阳痿患者的烦恼从此不见了!美国人看了肯定抓狂——这可是人类心灵最向往的一种东西,被东北人搞成了性暗示。可是话说回来,这也恰恰符合了过去祖先把能戳起来的物件当成性崇拜图腾的传统。我想,要是重庆没有这些能让张老师在雾霭中产生性联想的城市表情,他也就不会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因为本地人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外地人随便那么一说,就受不了,貌似是一种尊严的表现。我看了那些愤怒的重庆人民反击张老师的文字,没看到他们在反省自己的文字。

2005年我跟一个机构做了一个全国七个地区女性性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活动,其中有重庆。最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认为性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依次是:重庆> 广东> 上海> 北京>山东>浙江> 江苏
二、对自己性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最不满意的城市是:重庆> 江苏> 山东> 广东>北京> 浙江> 上海
三、对自己性能力的评估: 重庆是自我评价最低的,最自信的是北京女性
四、经常获得性乐趣的比例,全国 52%,地方排名:山东>北京>上海>浙江>重庆>江苏>广东
五、婚外性关系:比较突出的是重庆和北京,大于40%的人承认有婚外性关系,发生最低的是广东
六、性生活中爱抚时间最长的是上海,37.7%,最短的是山东,27.6%
七、性高潮的发生比例:全国47.6%的人经常有高潮,各地排名依次是:山东>上海>北京>重庆>江苏>浙江>广东
(更全面的内容请到我的老博客按摩乳上阅读)

上面这组数据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多少还说明了一些问题:重庆市一个相对女性性饥渴的城市,所以有那么多性广告也属于正常。就像张晓舟老师文中说的“而重庆,似乎正是一座阴性的城市,或者说阴阳有些倒转调换的角色,女人比男人泼辣,女人比男人能干。”

现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56朵花,其实地域之间的偏见一直很深,我倒觉得很正常,如果大家都一样了,也就没有文化多样性了。但是多样性的文化就会造成相互之间的冲突,进而是一种偏见,然后都变得很敏感——就像电影《海狼》里的那句台词:“要是这样碰我老婆她会有性高潮的”。比如河南人被妖魔化了,现在还抬不起头;接着东北人被妖魔化,还有一直明争暗斗的京沪之争。其实这都没什么,比如我们有卖国贼,也就会有爱国贼,有爱国主义,就有狭隘爱国主义。同样,面对自己生活的地区,也就会有狭隘地域主义。这种狭隘,其实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地区人的气质,你如果气滞,就没了气质。

重庆人民愤怒声讨张晓舟事件,让我看到重庆人民真是闲的蛋疼,你说你们有那闲工夫把足球踢上去(别老降级),把娱乐节目做得好一点(别老出事),都直辖市了,让你当师长了,还想着连长干的事情,跟一个写字的过不去干吗?张老师的文章我看完之后也没有对重庆产生不好的印象,相反我觉得地域特色文化挺浓郁的。哪天我去重庆的时候哪位同学给我做导游让我观光一下啊。可是你们这么一嚷嚷,这直辖市就变成了致瞎事了。

好多人认为张老师的文字中流露的调侃、不严肃甚至带有“性感”的文字有损重庆的光辉形象,还搬出了过去重庆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来证明张老师的错,看的我只想乐。仿佛洋人来了,然后我对洋人说“我们老祖宗如何如何”。人家怎么写,那是人家的事情,性这东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谈论的,经常谈论性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暧昧地表现性倒是有点不对劲儿。至于张老师对重庆方言理解的偏差,那是他的局限,我就不知道“丢”在广东话里是什么意思,就像广东人不知道“整”在东北话里的意思是什么一样。因此,我觉得还不到群起而攻之的地步。现在闹这么大,反而有损重庆的形象,得不偿失。

我对重庆人和重庆这个城市了解不多,这件事是否能反映出重庆人民的性格特征我不知道,总之让我感觉好像是一锅麻辣的火锅,但里面只煮了一片肉。这件事充分体现了重庆人的自卑,这就像每次中国足球队跟日本队比赛一样,真正的“弄他”就是战胜他们,而不是扯着嗓子喊什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原文标题:重庆人闲的蛋疼
原始页面:https://www.wangxiaofeng.me/1872.html
作者:带三个表版权所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