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个地方叫八里台,90年代中期我常常光顾那里,因为那里有数不清的打口唱片。N年后,老六办《读库》,让我给他写一篇关于打口的记忆碎片,我就写了一很长的文章来充数。
今天再看这篇文章,发现里面提到的“八里台”我写成了“六里台”,为什么写成了“六里台”呢?因为老六只对“六”感兴趣,也算投其所好吧。我没去看《读库》,不知道里面是否把这个错误改过来。我坚信,老六即便发现不对,也舍不得改正过来。
天津有个地方叫八里台,90年代中期我常常光顾那里,因为那里有数不清的打口唱片。N年后,老六办《读库》,让我给他写一篇关于打口的记忆碎片,我就写了一很长的文章来充数。
今天再看这篇文章,发现里面提到的“八里台”我写成了“六里台”,为什么写成了“六里台”呢?因为老六只对“六”感兴趣,也算投其所好吧。我没去看《读库》,不知道里面是否把这个错误改过来。我坚信,老六即便发现不对,也舍不得改正过来。
天热……的很。
王老师,你冷吗?
他冷不冷不知道,但是看了你说的,感觉有点冷!
是八里台。天津话说的时候含儿化音
不是八里“坛” 是八里“台”
天津话说“八里台儿” 六里台儿离八里台不远 中间隔着七里台儿
恭喜《读库》销量节节攀升...
你是一个葱饼人……
貌似是叫“八里台”
最近几天量好大啊~
你就不给三表量多几天吗?只有第二天多,他会不舒服滴。。。。
八里台拆的不剩啥了...
我02年去的时候记得那地方叫八里台。
不知道是改名了,还是王小老师搞错了,或是王小老师喜欢“坛”字。
是台
认错还这么嘴硬
现在还卖吗
不卖了吧
地名错了就错了吧。
无所谓啦!
不信你在北京坐102无轨电车,停靠的西单商场站,过去叫做甘石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在只叫新疆,以后会叫河南西。
西藏自治区,以后会叫四川北。
老六怎么那么六
八里台离六里台很近,走5分钟就到了。现在八里台很多东西都挪地了,当初的八里台音像店好像也挪到附近某商铺了。
原来我多年前在《假日100》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关于打口带的文章就是你写的呀。印象中当时好像有你的连载。那时候我还上高中呢。
如今八里台其实也没啥了
已经阔别天津一年多了。
这么巧,90年代中期我常常在八里台出没,看看打口带,就进书店了。
敢于承认自己多年前犯下的错误,这人不简单~!
是不是追溯期过了才站出来承认的呢?
这天气是挺晕的,以为有个北京六里台,原来北京的是六里桥。。。
八里台文化市场 已经没有楼 改到师范对面了 卖还吃的没有了 打口带也没有了 只有旧的唱片了 (*^__^*) 嘻嘻…… 卖的非猪流多了 真讨厌
哥,还卖T恤呗?
《读库》是个好本子
难得见三表写写天津
八里台那地方,曾经是我六年级到高二的圣地啊
试想十六年前,一群穿着校服高矮胖瘦各异的男生骑着自行车从学校杀奔八里台的各个音像店,这是何等的气势
天津也有六里台
天津是有个八里台的
正巧,俺就住在“八里台儿”(一定要加儿化音),早年这里是打口圣地加烧烤夜市,后来是保姆市场,现在是自行车黑车车市。
以天津鼓楼为中心向正南,距离六里就是六里台儿,距离七里就是七里台儿,距离八里就是八里台儿;首先八里台儿有立交桥,桥下当年有店铺,因此才成为碟市,其次八里台儿恰巧位于南开、河西、和平三区交界处,执法困难,有新“三不管”之妙,可惜后来衰败了。
早年天津有南市号称“三不管”,就是中国地与日、法租界三处交界,同样执法困难,因此日益繁荣,相声当时在北京被清廷查禁,幸亏艺人都跑到天津“三不管”才得以繁荣。
90年代的八里台同样有此丰韵,1公里内既有天津电台、电视台,又有5所高校(天大、南大、南大分校、医大、师大),京津两地的浪人们往来穿梭,活力十足。
现在老“三不管”早拆没了,八里台儿也早已是死水一潭。
后来改卖偷来的旧自行车了吧
去年奥运的时候想去买一辆的,结果发现被“治理”了~
这篇文章在读库哪一期呢?知道的童鞋能吱个声么?
我去年才开始买的
读库0605,老六心爱的六里坛。
还真有个六里台 七里台也有
叫锤子“六里台”,直接改叫“六里庄”得了
唉,作为一个曾经在八里台工作和生活过很多年的人。
单单这一个名字,就可以勾起N多往事。。。。。。
八里台新文化市场....
呵呵...
那会儿还有橙色的假日100,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