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20年,今年同学要有个聚会,我被命令制作一个老照片相册,同学当年拍的照片都收上来了。但我在家找自己的照片,翻了半天,居然没找到当年上学时留下的照片,一来我从小就不爱照相,当年拍的很少;二来可能当年拍过一些,但是自己都没留下来;三来曾经留下过,但是后来陆陆续续都丢了。
看到同学们交上来的照片,真是感慨万千,你不得不承认,柯达相纸就是好,20年了,居然没怎么褪色,但是乐凯相纸就不行,黄的厉害。现在大家都赶上了数码相机的时代,只要电脑还存在,你什么时候打开都不会褪色。看同学的照片,能想起很多往事,对,他们当年就是这样,当时流行的就是这个发型,当年大家就爱这么穿衣服。今天看上去,大家齐刷刷的傻得可爱。
在政治系一个同学的相册里,我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怎么看怎么像我,说实话,我真不敢认。把它扫到电脑里,放大,确认了,不是侯德健,也不是姜育恒,更不是林隆璇,是我是我的确是我。天哪,我什么时候穿过大V领的毛衣啊?而且还是里面套着白衬衫,以及王连举式的发型……
这张照片是1988年拍的,当时去密云白龙潭,好像是秋天,我躲在一个女生的背后跟女生合的影。我上大学的时候长了一副浓密的假发套,堪比赵忠祥老师。现在头上的假发套估计还能剩下一半。
我印象中那个时期拍照片总是一副怀疑人生的样子,看这张照片,确实是这样,不管看什么眼神里都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当时,我记得,我的体重98斤,身高170,腰围1尺8,胸围几乎没有,瘦得皮包骨,踢球的时候对手不爱撞我,撞完了他比我疼。这个体重跟现在张嘴就嚷嚷胖的女生体重差不多。
好像比现在老 🙂
刚上大学,我班一男同学怎么看都像40岁的样子。不知他现在是不是还那样儿?
88年的时候 大家都是那样
我家里的老照片 我爸和我叔叔们 全是这种发型
俊男靓女啊都是
修长的手指
为啥我怎么看都感觉你有点兜齿儿呢
难道说后来带过牙套?
肥也别佛肥
惊现黑猩猩原形!!!
这应该是那时候比较潮的发型了吧
怎么回复没有上传图片的功能
当我们过很多年再去回味当年,应该是很舒服的吧!
俺觉得小王小属于天生帅气那种,眼睛小也小得有神。哈哈
那时,我们都这么说的:
瘦是瘦,有肌肉;
排是排,显身材。
小眼睛迷人,
大眼睛电人,
不大不小的,
气死人……
给照片配点词:嗨,哥们快按呐,右手腕掰不住了,脸也马上要哆嗦啦
我都潜水两年多了,
还是被三表哥给吓出来了!
前几天也温了一次毕业照,大家居然都那么那么瘦,而且还很天真的样子。
三表记错了吧,你比1米7要高些,好像。
都要20年同学会。男生都发酵得变了形。女生安慰说:电话里听起来声音一点没变。表哥,你是越老越有味。
胸围几乎没有~
右半边脑壳有点吴奇隆的阴魂不散
哇,好帅!
这样的清瘦,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没有。是时代特征。前几天去巴黎影像资料馆看了一个黑白老片子《列宁格勒交响曲》,五十年代拍摄的战争片,叙述1942年时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困的日子。里面的男男女女都是那么瘦,那种表情,现在看不到了。
所谓纯真年代啊!
那时候还是很帅的啊
这时候还是处男吗?请三表哥正面回答。
有苏词为证:遥想哥们当年,云雨初试了。。。。。
某某门里看到的都这样的造型,向20年前的学长致敬!
我好像都有还是看过表哥另外两张山楂树临北风的玉照,都是浓密的假发套青春的端庄脸,一个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广场看风景,另一个在一堵艺术墙下怀疑人生,也穿着那个时代的牛仔外套和毛衣,很……文青,干干净净的感觉——看看,表哥的确能把毛衣和T恤穿得好看,这是我为什么就要买不许联想的T恤的原因。
眼镜好摩登
当年比现在老
真是女大十八变那
我是说越变越好看
表哥,洪博培大使不会压你喝酒,你自己会喝高吗?
他这不算什么,哥们当年还烫过头呢?
这么瘦,绝食绝得吧?
88不等于89
表哥现在帅多了,呵呵。。。不过还是土摩托比较牛,上大学那会儿就已经很酷了。。。
小三:
你现在比年轻时候要帅,“男人40一只花”,这话还真是没错。
哈哈!
好呆.
现在找不到这样的眼神.
三表到米国大师家里干吗去了? 老实交代!
我咋觉得这猥琐的,像日本AV男,主要是那副茶色镜,小眼睛
被你看出来了
。。。smilence
真JB瘦!
我也觉得还是现在好看 尤其那张侧面回眸的O(∩_∩)O
哼,说我们乐凯不好……
靠,差点以为我的旧照被你贴出来了
有一个词叫闷骚,不知道用在这张照片是否恰当.
我想拿熨斗给你熨熨头发。
这是王志文,你们都被忽悠了
我喜欢那发型and那眼镜……哈哈
当年的你太有型了!
怎么看怎么像《过把瘾就死》里的王志文呢?!
白色衬衣里面还穿了深色卫衣
表哥,今天被美国大使请去喝咖啡了哇
不是侯德健,是余德利。
怀疑人生看不出来,不过脸上的确有个大大的问号,哈哈!三表年轻时原来是这样子滴。。。
那个年代特有的茶色大眼镜!
其实,这张,比上面那一张,好多了。更平和,更舒缓,更朴实。因为不曾刻意。
数码时代之前,的确是个好时代。伸手即触的,都是时间。我喜欢翻阅影集却无耐心看自己拍的照片。那些美丽或者忧伤已在我心里。不需要介质,来提示它们怎样存在过。摄影师是孤独的观察者,相册里的自己和别人,却是热闹丰富的。
因为随意而变的廉价,因为ps变得华美无缺并且庸俗。
去年拍格格,今年的小庄,都看了一点。技术很细微,却觉得隔膜。因为追求某种高高的美,而带来的隔膜。也许是和背景的差距之间的隔膜。或者,仅仅是人和人之间的隔膜。